任何一支军队,官兵在战场上歼敌有功,肯定是要奖励的。
立大功给荣誉称号和晋级,立小功怎么着也得“以资奖励”。但乌克兰这边,却不走寻常路,他们开始用——积分。
从去年9月起,乌克兰军队试点了一个被称为“无人机军团奖励计划”的战争积分系统,并于今年五月开始在前线推广。
有关这个战争积分系统,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化转型部长米哈伊洛·费多罗夫毫不忌讳的介绍说,他的团队借鉴了电子游戏的激励模式,从而探索出来了一种信息化奖励机制。旨在激励前线官兵的斗志。
该计划鼓励士兵将无人机击中俄军目标的视频上传至军方“三角洲”通信与态势感知系统进行核验,通过后就能获取积分。首杀还有积分奖励翻倍。
相关积分可用于在一个名为“勇敢1号市场”的乌军在线平台上兑换新装备。
展开剩余81%积分奖励具体如下:
击伤一辆坦克:积20分;
击毁一辆坦克:积40分;
击毁敌军的机动火箭炮系统:依据口径,20-50分不等;
歼灭一名敌军:积6分;
俘虏一名敌军:积60分。
活着的俄军比死掉的价值高了这么多?
这其实也不难理解,因为俘获的俄军都可以留着跟俄罗斯换俘,然后再拉上战场接着打;而死掉的就只能换尸体了。
好了,咱们接着说积分。
相应的积分兑换具体如下:
一架"吸血鬼"无人机,43积分;
一架“莱莱卡-100”无人机,55积分;
海狸(Beaver)无人机,66积分...
简单说,上述操作大概就是,乌军通过摧毁目标获得积分,然后再用积分兑换无人机接着摧毁目标。
主打一个——游戏挣钱游戏花,一分别想带回家。
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,米哈伊洛·费多罗夫部长对自己的这个“无人机军团奖励计划”非常满意。他说,自去年试点启动以来,目前已经覆盖了乌军90%的无人机单位,超过420个战斗小组。
而且,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,还简化了装备采购流程,通过“勇敢1号市场”直接从制造商处在线获取武器。并能将最得心应手的装备调配给战斗效率最高的部队,同时为政府提供额外的数据来源来规划国防开支。
这么看起来,似乎还真是相当不赖。
然而,根据乌克兰媒体收集到的乌军基层官兵的反馈,这个“无人机军团奖励计划”其实并不如上级想象的那般受欢迎,甚至一些人批评说,“这就简直是在把战争游戏化,明显干扰了正常的战斗工作”。
因为,要想摧毁目标的同时清晰的保留作证视频,无人机操作员就不仅需要有击毁敌人的技巧,还必须努力拍摄到目标受损的视频,且过程清晰可验证。
但在现实战斗中,复杂环境往往让视频时而清晰时而模糊,也不够完整和连贯。
或者出于战斗需要,根本容不得你拍摄。比如,提供火力指引的无人机,必须保持全景画面供炮兵观察。这期间,无人机打中了一个步兵,但由于你在执行其他任务,没能放大目标,那么操作员也没办法将其作为击毁目标上报。
还有一种最典型的情况是:当敌人小队出现时,乌军方面的多个兵种——迫击炮、火炮、FPV无人机投弹——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其开火。结果根本无法判断,究竟是谁击毁了哪个敌人。
所以,在真实的战场上,很多被击中的过程都难以进行妥善记录。这导致,目标确实被摧毁了,但电子积分审核却通过不了。
另外一点也比较尴尬。即便上传的战斗视频审核通过,挣得了电子积分,但这些积分很难快速转化为本单位的无人机奖励。通常还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拿到兑换的无人机。
这时候,之前打目标的乌军作战单位编制人员,可能早就换了一茬,只怕是有命“赚积分”无命“用积分”了。
毕竟,上层领导的那种思维,是建立在游戏玩家角度考虑的,游戏打得再烂,现实中的玩家也不会死掉。
而打仗,可是真的要死人的...
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,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!
发布于:河北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